PG-电子(中國)官方网站

中国经济全面大转型反内卷之战彻底打响-PG电子-官方平台
行业新闻

中国经济全面大转型反内卷之战彻底打响

2025-07-25 阅读次数:

  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,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一切,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。一夜之间,整个中国都在限产,光伏限产、水泥限产、钢铁限产,连猪肉和汽车都在减产。

 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呢?答案是,国内外的大环境都不允许我们继续卷下去了。

  就在7月1号,上面开了一个非常重磅的会议,名叫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。这次会议的规格极高,它的职能就是负责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,每一次发声,都可能引发一场改天换地、重塑乾坤的财富革命。而这次会议就明确提出,要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。

  这几句话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消息传出,全国各大企业纷纷响应。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集体减产30%;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反内卷的相关文件;钢铁重镇唐山传出了限产30%的消息;连猪肉和汽车的头部企业也纷纷表示要控制自己的产能。

  可以说,中国企业盲目竞争、无底线打价格战的时代,已经彻底结束。一场新的供给侧改革,已经正式开始。

 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,价格战和企业内卷,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儿。他们的想法很简单,以前一个商品要卖10块钱,现在企业在打价格战,疯狂搞补贴,商品直接降到了5块钱,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,就是省下了一半的购买成本。这样的事,当然是一件好事。所以他们认为价格战不仅要打,还要大打特打。

  我当然理解咱们老百姓追求低价商品的这种朴素的情感,毕竟现在赚钱都不容易,大家都很困难。但是天底下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你看到的是企业打价格战,商品越来越便宜,但是站在更高层次的角度去看,看到的却是失业、加班、裁员、降薪,消费不振的情况愈演愈愈烈。

  所谓内卷,简单理解就是无效竞争。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:你有一个仇人,你打不过他。于是,你心一狠,自宫练了《葵花宝典》,然后去找仇人报仇。但你见到仇人后傻眼了,因为仇人听说你练了《葵花宝典》,害怕了,于是他也练了《葵花宝典》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你依旧没有完成复仇,但双方都残了。

  南京大学的刘志彪教授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刻的分析,他认为“内卷式竞争”主要就发生在产业领域。企业在投入大量资源和要素后,产出并没有成比例上升,反而随着投入增加,边际产出下降,甚至总产出出现负增长。这就像给一块地施肥,一开始产量猛增,但肥施多了,土地板结,产量反而下降了。

  最典型的内卷,那就是补课。你家孩子补六门,那我家必须补八门。社会上大量的资金都用在补课上了,可是整个社会没有因为补课有一丁点的进步,孩子还都抑郁了,年轻人也都不敢生了,这就是最纯粹的无效竞争。

  就比如说这水壶,成本20块,第一家卖50,后来有了第二家卖40,再后来第三家直接卖21。同样的东西,你买哪家?那肯定选便宜的呀。好了,这下第一家、第二家都懵圈了。为了把PG电子 PG平台这东西卖出去,他们只能把价格也降到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21。原来一单挣二三十,现在就赚1块钱。

  你看到的是你买的东西更便宜了,但是实际上这三家就别提多憋屈了。结果有一家就给逼疯了,他说成本20,我就卖18,我亏钱我也得都给你们卷死,那市场就剩我一家了。谁成想啊,他把那两家卷死之后,又来一家就卖17了,把他也给卷死了。

  最可怕的是,为了活下来,有人开始降低成本了,用劣质材料。当你发现喝水的健康都得不到保证的时候,就又想买回50块钱的好水壶了,但是好水PG电子 PG平台壶早就被卷出市场了,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。

  所以商品严重内卷的结果就是,你以为你能占尽便宜,但实际上商家在不择手段地厮杀,资源都用在内卷上了,那企业就必然要压缩成本,包括材料成本、销售成本、员工成本。这个时候公司的员工就只能是上着996,拿着微薄的工资。收入上不来,那生活中就只能买便宜货,然后商家继续往死里卷价格,卖你便宜货,恶性循环就此诞生。

  当形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时候,就会出现三输的局面:大量企业没有利润只能破产;大量员工裁员降薪,只能消费降级;消费活动萎靡不振,经济进入到通缩的困局。请问这样的内卷有何意义?

  我们先来说国内的情况。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如此严重的内卷?刘志彪教授总结了三个本质原因:

  第一,市场相对于产能在收缩。市场不够大,却云集了太多的企业,有限的需求被众多企业瓜分,结果就是产品滞销、企业亏损。企业为了抢占市场,只能降价,最终价格失稳。

  第二,产品同质化严重。不少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不足,导致产品千篇一律,缺乏差异化。大家只能在同一层面正面对抗,不卷才怪。所以反内卷的另一个手段,就是提升技术含量,拉开竞争层次。比如江苏的“好孩子”童车,靠着持续的研发投入,产品安全性能遥遥领先,美国加征关税时,它不但不降价,反而提价,底气十足。

  第三,制度与体制设计问题。比如,干部考核如果只看GDP,地方政府自然会追求扩张产能;中国的税收主要按产能征收,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,也拼命扩大产能。产能一扩张,内卷的压力就来了。

  可以说,地方政府在过去短缺经济时代,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。但随着中国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,这个体制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。过去产能过剩,我们还能靠出口消化,尤其是西方市场长期吸收了中国大量产能。所以过去我们虽然有内卷,但是没有那么严重。

  依靠更低的人力成本和产业链的优势,固然会让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。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,其他国家不是傻子。当他们发现同样的商品,我们的价格只有他们十分之一的时候,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就必然会触发贸易保护主义。关税战和贸易战的本质就在这里,是因为我们的工业能力太强了,强到其他国家用正常的关税水平完全无法和我们展开竞争。

  2024年一整年,我们的贸易顺差额高达8232亿美元,打破了多项历史记录。可是这种增长的态势不可能一直持续。就算退一万步来说,其他国家没有对我们发动关税战和贸易战,那我们也是在以本国的低价商品补贴国外的消费者,提高他们的购买力。你仔细想一下,这难道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儿吗?

  所以,无论是从内部产业生态的健康,还是从外部国际竞争的格局来看,反内卷都已经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了。

  早在2023年7月,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首次提出要“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。到了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措辞就升级为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,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”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再次强调了这一任务。

  从“防止”到“整治”,再到“综合整治”,这背后是国家决策层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,决心也越来越大。

  而7月1号的中央财经委会议,则正式将“反内卷”与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”这两大国家战略紧密捆绑,标志着反内卷之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、系统性的治理阶段。

  2015年那次,主要针对的是钢铁、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,下游对应的是房地产。当时外部需求还不错,给了我们缓冲。而这一次,内卷的范围更广,不仅包括传统行业,光伏、新能源汽车、电商平台这些新兴产业也深陷其中。而且,现在全球经济疲软,我们主要得靠内需。

  所以,这次的打法也完全不同了。不是搞“一刀切”的行政化去产能,而是从制度上动刀,多管齐下。

  第一,坚决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。什么叫落后产能?技术陈旧、能耗高、污染重、效率低的生产能力。这次官方用词很清晰,就是要淘汰这些。像某些还在搞重复建设、地方保护的项目,某些假借技术升级之名行变相扩产之实的钢厂,都是整治的重点。

  第二,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从根源上破除内卷。刘志彪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,当前阻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主要因素,正是“行政区经济”格局。地方政府利用行政甚至司法权力干预经济,搞无底线补贴,进行“补贴竞赛”,打造“政策洼地”。这不仅割裂了市场,也成了内卷的重要推手。

  所以,这次会议强调要建设“五统一、一开放”的全国统一大市场,就是要打破这种“诸侯经济”,让商品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在全国自由流动。说白了,就是把企业生存的空间从一个省的“池塘”扩大到全国34个省的“大海”,让企业靠真正的创新和实力去竞争,而不是靠地方保护和补贴。

  第三,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。说到底,无论是反内卷还是建统一大市场,核心的法律武器就是竞争政策,包括《反垄断法》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等。未来,所有经济政策出台前,都必须先经过竞争政策的审核。这等于从法律层面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驾护航。

  任何一场深刻的变革,都必然伴随着痛苦的洗牌。刮骨疗毒,一定是痛苦的。这场反内卷之战,对很多人来说,最宝贵的青春可能都要在迷茫与等待中被消耗。那么,谁会成为这场变革的牺牲品?

  第一类:靠补贴、高负债、长账期活着的企业。过去,很多企业靠着地方补贴、银行贷款和压榨供应商(延长付款周期)野蛮生长。现在,补贴没了,融资难了,账期从180天压缩到60天了。这等于直接拔掉了输血管,那些没有自身造血能力、靠拆东墙补西墙活着的尾部企业,会第一个出局。

  第二类:只会打价格战的低技术企业。当市场不再PG电子游戏 PG电子官网唯价格论,而是转向品质、技术和品牌竞争时,那些只会模仿、没有研发、产品同质化的企业,生存空间将被急剧压缩。

  第三类:在落后产能里“躺平”的员工。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,相关行业的岗位必然会减少。上一次去产能,全国有超过10万产业工人离开岗位。这一次,冲击波同样不可避免。

  第四类:固守旧思维的地方干部。过去靠招商引资、铺摊子上项目就能出政绩。未来,这种模式行不通了。干部考核将转向高质量发展,谁不能转变观念,谁就会被时代淘汰。

  当然,有危就有机。在这场浪潮之中,也总会有人可以在变革的缝隙里找到扶摇之上的新机遇。

  首先,对于真正有核心技术、注重研发创新的企业来说,这是天大的利好。当市场清除了那些靠低价搅局的“南郭先生”,优质企业就能获得合理的利润,从而有更多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,形成良性循环。

  其次,对于普通人来说,短期内物价可能会上涨,就业市场可能会有波动。但从长远看,当企业有利润了,员工才会有加薪的希望;当产业升级了,才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。这也是为什么说,温和的通胀对经济是好事。

  更重要的是,这场变革正在倒逼我们所有人重新思考“价值”。过去几十年,我们生活在一个生产型的社会,很多人形成了“生产正确论”的固化思维,认为不搞生产就是没价值的。但今天,当基础的物质需求被满足,生产本身已经过剩时,真正的价值创造在哪里?

  你看,当职场内卷到极致,大疆、美的开始“强制下班”;当教育内卷到窒息,多地开始试点取消晚自习。这背后都是同一个逻辑:我们的社会正在从“生产型”向“消费型”、“服务型”社会转型。我们需要解放人的时间和精力,去消费,去创造,去体验生活。

  当陆地经济陷入内卷的泥潭,占地球面积71%的蔚蓝深海,就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处女地。

  我们一定要清楚,反内卷不是给我们自己加上紧箍咒。西方国家一直在宣传我们产能过剩,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我们好,而是为了阻止我们进行产业升级。我们反的,是恶性竞争,是重复建设,是低价劣质商品,是地方保护主义,是透支未来的996。

  至于那些能够稳就业、提高老百姓收入、有创新、有品质的高端商品,我们国家从来没有说过要限制产能。因为在生物技术、AI芯片、大飞机制造等领域,我们的产能还远远不够。

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会等待任何人。我们正在见证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,从扩产时代转向高质量发展时代,从规模优势转向创新优势,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创造。

  这不仅仅是一次产业调整,更是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。看懂这种变化,适应这种变化,并在变化中寻找机遇,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