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,以提升“五个价值”为引领,因地制宜、因企施策、多线并行推动物流体系变革,对内整合分散物流资源,对外共创协同发展局面,不断强化数字赋能供应链生态,实现物流降本提效,助力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。2024年钢铁基地供应、生产、销售物流累计降本23亿元、降幅9%;2025年上半年降本14.13亿元、同比降幅11.71%。
以物流成本、物流效率最优为目标,整合西南、东北生产基地物流,深化区域物流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,不断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新优势。一是高站位谋划,下好顶层设计“先手棋”。将物流专业化整合纳入鞍钢发展战略一体谋划,印发《鞍钢深化整合融合实施方案》,确定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现代供应链平台”发展目标,统筹规划、分步实施,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协同。西南基地推动物流业务向“管理+运营”模式转变;东北基地按照“一总部多基地”模式,构建界面清晰、高效协同、科学规范的物流管理体系。二是高质量推进,打好专业化整合“主动仗”。建立覆盖集团总部、二级子企业、生产基地、物流企业的矩阵式工作专班,横向上各项业务协同推进,纵向上逐级抓落实压责任,确保整合工作全面系统、一贯到底。西南基地以西部物联公司为平台,整合攀钢六大生产基地物流资源和4家非专业化企业的物流业务;东北基地以德邻陆港公司为平台,建立一体化协同高效联动机制,有效提高物流业务资源配置效率,确保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。三是创新运营模式,打出PG电子 PG平台降本增效“组合拳”。围绕供应、生产、销售全链条靶向发力、精准施策,全面激活物流价值创造能力。深度介入供应物流,强化供、产、运高效联动,有效推动业务界面向供应端延伸,年压降物流费用4.4亿元。全面优化生产物流,规范标准作业流程,锁定工序时间定额,作业工序减少34.8%,西南基地年压降物流费用0.9亿元,东北基地物流降本39.5元/吨、降幅9%。统筹策划销售物流,强化仓储、运输、加工配送等环节资源协同,实现钢铁主业与物流企业降本双赢,年压降物流费用2.3亿元。
以构建“互信共赢”供应链生态为抓手,与沈阳铁路局进行全方位、深层次协作,推动物流业务从“单一降本”向“共创价值”转变。一是构建协同机制,降本增量取得新突破。聚焦“全链路降本增效、铁路技术创新、数据互联互通”三大领域,与沈阳铁路局共建多层级战略协作平台,达成10项战略共识,构建辽宁区域产业链协同生态,鞍山钢铁签订东北首单《物流总包协议》,年目标运量提升至3400万吨。开创“总包合作+双向赋能”新模式,横向以“自提客户清单共享+公转铁平台共建”促进沈阳铁路局运量增长,新增铁路年运量23万吨;纵向推动局车延占费标准从4档减至2档,鞍钢辽宁基地2025年一季度实现物流降本390万元,形成“铁路货运规模上升、钢厂吨材物流成本下降”的良性循环。二是突破体制壁垒,降本提效跑出新速度。首创“局站企”一体化运营模式,推进铁路物流全要素深度融合,实现局车装车兑现率从78.9%提升至87.1%、卷钢车返厂率由1.6%降至1.3%、局车停留时间较计划指标缩短1.6小时“三项突破”。构建“定制化运输产品”服务矩阵,加强政策供给赋能,鞍山至无锡“公转铁”线天降至5天;治理运输全链堵点,沈阳铁路局每日提供一列修竣车发运卷钢,车辆周转效率提升25%。三是推进生态共建,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。构建铁路与企业物流生态圈,推动鞍钢铁路道砟石产品布局延伸,实现沈阳铁路局需求与鞍钢产品供给精准对接,已完成铁路道砟石供应19万立方米,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,合同履约率达100%。筑牢运输安全防线,针对解冻工艺超温安全隐患,投入9440万元“一库一策”实施解冻库改造,创新建立三维智能管控模型,实现解冻作业标准化率100%、局车高温致损率归零。建立“互联互通”信息化平台,钢厂精准获取12类铁路动态信息,铁路局实时掌握9项厂内运输数据,实现“分钟级响应、全要素联动”,接车人员由8人减至4人,单列车接车信息处理时效由60分钟压缩至10分钟。
以打造智慧供应链线上平台为依托,持续推动现代供应链的商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“四流合一”,对内实现供应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,对外打造钢铁行业供应链生态圈。一是打造“新模式”,构建线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网站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格局。推进数字技术与生态场景深度融合,构建“互联网+销售”“互联网+金融”“互联网+物流”“互联网+服务”多元生态,探索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整合,形成线上交易、网络货运、公铁海运输及多式联运、仓储加工配送、车后市场、信息与技术等现代供应链“全链条、一站式”集成服务能力,打造“线上平台、线下实体”的供应链服务新模式。二是开发“产品集群”,建设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平台。打造双向发展的产业服务平台,对内服务钢铁主业实现供应、生产、库存、物流、销售、财务全业务流程数字化管理;对外以满足中小微和终端客户为出发点,积极开发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产品,形成畅途、云仓、循环、加工等具有钢铁供应链特色的产品集群,完善准入及交易规则,创新交易品种竞价模式,丰富交易渠道,增强用户黏性,2024年订货量、交易量累计实现1191.8万吨、260.7万吨,创效3933.7万元。三是推进“共创共享”,构建钢铁行业供应链生态圈。以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为依托,发挥区域核心链主地位,链接35家钢厂及其分支机构、4万余家钢材服务商及用钢企业、800余家社会承运商及2万余辆(艘)车船,大力推动资源上PG电子 PG平台平台,实施业务公开与阳光竞价,精准供需匹配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促进细分领域分工,拓延平台参与者的合作广度与深度,以市场化方式培育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,全力打造钢铁行业供应链生态圈。
下一步,鞍钢将以价值创造为导向,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建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,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